养生秘密

第 3章(1 / 2)

械术主要借助于特制器械来进行。如勇猛快速,刚强有力的刀术;轻快敏捷,灵活多变的剑术;缠绕圆转,轻灵稳健的枪术;勇猛快速,全身协调的棍术等。

游戏是将运动寓于娱乐、兴趣之中,有的还带有很强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如举重、拔河、游泳、拍掌、拍球、扯铃(抖空竹)、捶丸、抽陀螺、跳绳、跳橡皮筋、踢踺子、爬竿、滑梯、翘板、秋千、滚铁环、放风筝、划船、骑射等。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与特点

传统运动养生法的主要原则是动静结合,意气相依,内外兼修,身心并重。静则收心纳意,轻松自然,全神贯注,以培育正气,即在精神舒畅和情绪安宁的状态下锻炼;动则强筋壮骨,滑利关节,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以壮形体,调脏腑。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静”,即在运动时要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要全神贯注;“静中动”,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紧密配合,才能炼精化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运动养生贵在坚持,重在适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同的运动锻炼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特点,可根据自身情况 (如年龄、体质、职业等)、实际需要、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而选择适宜的项目。在运动量适当的情况下,所选项目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种,可综合应用或交替穿插进行;运动量和技术难度应逐渐加大,并注意适可而止,切不可勉强或操之过急;锻炼应在医生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除作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外,也可参照“酸加、痛减、麻停”的原则予以调节。如运动后仅觉肌肉酸楚,抬举活动时稍有胀重感,可继续维持原运动量或按照原计划略加大;如局部稍有疼痛,应减轻运动量或更换运动项目;如出现麻木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查明原因再作决定。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并非一日之功,要想收效,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要持之以恒。尤其是取得初步效果时,更要加以坚持,这样才能使效果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当然在疾病状态下,运动并不能完全替代治疗,这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或采取其他措施。

温足防衰老

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优秀的理疗保健方法。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中医保健理论中关于“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理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正是对中药足疗功能的形象概括。

现代科研表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每天若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对于感冒发热病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经常坚持热水泡脚足疗的应用范围很广,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复治疗等等都包括在内。因此,坚持科学的足疗,尤其对于缓解现代城市人群易发的各种职业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温足的方法

一、养生洗脚法的动作方式

比平时洗脚要多些时间。

1.  在洗脚前最好先练习一下踝部运动和脚趾运动,目的是先来促进一下血液循环。

踝部运动

(1)上下运动

动作:伸出左腿,脚尖用力上翘,足跟外突,用内力把筋骨伸直、伸长。(开始时不可用力太大,在适应的基础上逐渐用力。)然后脚趾向下用力,足跟内收。这样一上一下为1次。

左脚运动完了,换右脚做同样的动作。

(2)从左向右转动5次。

动作:伸出左脚,以踝关节为轴,脚趾用力向上→向左→向下→向右转动为1次。

左脚转动完了,换右脚做同样的动作。

(3)从右向左转动5次。

动作同上,方向相反。

脚趾运动

(1)上下运动5次。

动作:两脚尖用力向上翘,然后再用力向勾为1次。(单脚练习或两脚练习均可)

().

(2)从左向右转动5次。

动作:两脚趾用力向上翘→向左→向下内勾→向右上翘转动为1次。

(3)从右向左转动5次。

动作同上,方向相反。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