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秘密

第 13章(1 / 2)

过度劳作,包括劳心太过、劳神太过或体劳、房劳太过,都会导致机体超负荷运转。超负荷运转导致人体精神过度紧张、虚性亢奋,必然引起人体消耗过度,而形成负性平衡,是诱导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超负荷运转的危害性在于增加了人体的消耗,这和东方养生的原则是相违背的。《黄帝内经》 很重视保养,强调减少不必要的耗损对延缓衰老的作用。《黄帝内经》 极为强调“御神”,避免“劳神”、“劳心”太过,实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也是避免机体超负荷运转的措施之一。

——保护肾精

肾精的耗损是早衰的根源,因此保护肾精是延缓衰老的第一要义。肾精是五脏六腑精气的根本,肾精的耗损影响着整个人体。有人做过估测,即男女双方性交一次,其心跳加速,呼吸增快,气血运行所消耗的能量十分巨大。可见,性生活虽然是一种生理行为,但对人体的消耗实在是惊人的,这说明节欲保精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男子早衰多责之于肾精的亏耗

,实在是有道理的。此外,肾气的盛衰关系着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储备,内分泌的损竭,如同灯油耗尽 ,生机将泯,因此,防止纵欲,保护肾精,是防止早衰的关键。

——减少人体废物的堆积

必要的营养和能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但贪食肥甘,使人体仓库储备量大增,则无疑加重了身体的负担。一方面,胃黏膜的厚度是有限的,恣食饱胀,胃黏膜会逐渐被磨平,而使消化力减弱;再者,摄入量太多,与排出量不能平衡,过多的废物堆积,填塞了细胞的空间,也是衰老的原因之一。因此,适当地通过少进食或不进食缓解摄入与排出之间的不平衡,以减少废物的堆积,使脾胃得到一个“星期天”的休息,对延缓衰老无疑是有益的。

——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延缓脑衰是延缓衰老的一项重要措施。大脑是人体的中枢,具有支配及主宰人体一切活动的作用,因此脑衰则必然导致人体失调、失控而致形体衰老。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存在着“衰老控制中心”。部位在下丘脑及脑垂体。该部位失调则导致丘脑、脑垂体、内分泌靶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失调。这样,由于神经内分泌的紊乱而引起全身物质代谢的障碍及各器官功能的失调,从而导致衰老,这是衰老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血流黏滞影响大脑的供血,以及大脑细胞间质被褐脂质充填,从而影响脑细胞的生化代谢等,都是脑衰的原因。脑衰必然波及全身,因此延缓脑衰是延缓衰老的重要环节。

中医也十分强调脑对全身的重要影响,如《黄帝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表明脑是全身的总辖。只要脑不衰,全身就不会衰,说明防脑衰在抗衰老中的重要意义。

延缓脑衰的关键在于用脑,“用进废退”是自然之理。美国学者所做的高龄鼠实验,对照组的老鼠因为关在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环境里,其脑神经根毫无长进。

脑的潜力是惊人的,即使衰老也只是部分地进行,因此防止脑功能衰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的一生,只不过用了脑的20%,还有80%的储备量。人脑150亿个神经细胞,一生中也只用了百分之几。尤其右脑的功能还处于潜在状态,说明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储备能力,完全具备延缓衰老的条件,关键在于开发。因此,就必须勤用脑。另外,配合饮食管理、协调生活节奏以及加强锻炼。

这样,只要脑不衰,则全身就不会衰。

——与外界环境同步

()txt电子书下载

中医极为强调顺应四时养生,目的就在于使人体这个小小的局部和外界环境这个大大的整体步调一致 ,即所谓生物钟养生。人体亦是一个小生物钟,必须调拨得与宇宙大生物钟相一致,生命才能协调。 就是说,把个体的生理盛衰过程和自然界的阴阳盛衰过程相对应,才能因势利导,得天之助;反之,如个体节律与自然界生物钟相违背,则“神机不转”,导致衰老早发。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养生与四时同步的原则,这也是防止早衰的重要原则。

——提倡导引、运动

中国自古即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训,中医强调导引、运动,就是为了促进气机的升降,使清浊能正常出入。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新陈代谢过程,运动能更好地促进新陈代谢,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总之,衰老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延缓衰老、防止早衰,却是人类可以做到的。早衰先兆是衰老的信号,掌握早衰先兆的规律,对及早预防衰老、延缓衰老的进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正视死亡

生与死属于生命过程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有生必有死,死,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中医传统的观点:形神合一曰生,形神分离曰死。脑为神之宅,这就是说,中医最先认为脑死亡是死亡的标准。正如 《黄帝内经》 所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此,神之有无,也就成为了预测死亡的兆头。

死亡,分为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两类。

其中,自然死亡,可称为寿终正寝。寿终正寝,标志着生命的气数已尽,烛光自然熄灭,这种死亡应该是无痛苦的、无悔的。许多寿终正寝的老者,死后面容安详自如,甚至面带笑容,就是这个缘故。

而非自然死亡,是因为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所致,因为生命的气数未尽而生命却被迫终止, 因此这种死亡是痛苦的和遗憾的。

既然自然死亡是无痛苦的和无悔的,人们就应正视死亡,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让死亡来得安乐一些。

佛家之所以提出三世轮回,就是期望用“不死”、“再生”来帮助人们解除对死亡的痛苦。

社会学家提出安乐死,目的在于早日结束死前遭受的痛苦。

医学家则想尽一切办法延缓死亡,也是为了解除痛苦。

其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极过程,死是生命整体的发展过程,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大家必须正视死亡。

预测死亡,是正视死亡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掌握了死亡规律,才能更坦荡地面临死亡

,所以科学地预测死亡是十分必要的。

死亡,是生命的终极,所以正常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无痛苦的。

根据众多濒死者的回忆,死亡时都感觉自己忽然变轻,然后离开自己的躯壳通过一个黑道,出了黑道即豁然开阔,并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的欣快感,与此同时,一路上会有已经死去的亲人来迎接。

幸福出生,快乐而死,这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生与死本是兄弟俩,有生必有死。何况人人都要死,再尊贵的人也都要过生死关,何况天下从来就没有长生不老药。所以既然大家早晚都得死,我又何必独怕死。

只要不夭折、不暴死、不冤死,活够了死、寿终正寝死、无悔的死都是快乐而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性养生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

良性房事又会帮人养生长寿。

来自道家房室养生的启示。

阳痿、遗精是困扰不少男性的一大痛苦,如何解除?

中医房室养生的奥秘是什么?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