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巨头

第 7 节(2 / 2)

晚上的时候,串门的人也来了一拨又一拨。林俊躲清静,跟林苗和张晓雯跑到小屋去了,留下街坊邻居和父母在客厅里闲话。

“小张小林啊,这才几天不见,你们先开上小车了,花了不少钱吧?”椅子上的大婶终于打破了沉默,开口问道。

前几波访客都还没走,现在客厅里出了林俊父母,已经坐了五六个人了。这些人里不乏凑热闹,闲说话解闷的,但也有人心里暗暗较劲。

村里都穷,没几家好过的,但也暗暗较着劲呢。林家两个孩子负担比较重,林建国两口子参加工作时间也比其他的人短,又没什么积蓄。

所以他们家正好是这些穷人当中攀比炫耀的对象,现在小两口突然开上车了,有些人自然迫不及待的上门来打听情况,最好能听到林家为了买小车欠下一**外债才好。

林建国平时虽然是个闷葫芦一个,但是遇到扬眉吐气的机会,恨不得把自己家的风光公告全世界,他刚要张嘴,就被妻子踹了一脚,转头一看,正碰上张爱华凌厉的眼神,被瞪了一眼,他忽然想起儿子说过不宜张扬的事,随即闭上了嘴。

张爱华则打着哈哈说:“我们这两年虽然不好过,但多少也攒了些钱,又从娘家亲戚那儿借了点儿,厂里不好过,寻思着自己干点事。”

“小两口了不起啊,就冲着胆识,肯定能赚大钱。”邻里纷纷表示称赞。

又有人问:“你们车都买好了,买卖肯定也想好了吧,打算干点啥?”

张爱华心说你还真好意思问,我要是告诉了你,那还有我们家的事干么?

虽然心里不痛快,不过她面子上还是保持微笑,说:“我们就是打算批点货到市场区卖,也不用店面,不知道能不能挣出租钱,倒是买辆小车运货方便。”

左邻右舍、七嘴八舌的问了很多,都被张爱华施展太极推手,众人见问不出什么,都灰溜溜的告辞了。

这年头火车站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各种南北货物,在当地的集散地,也是当地大部分商贩的进货渠道。

毕竟做小买卖的人,没那么好的条件,直接去大城市或者生产地去进货,也正因为这个养活了火车站附近的住户。

但,这毕竟是民众自发的,没有政府的支持,规模也大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批发市场虽然没有后世的规模,但也差不了太多,因为到2000年的时候,房店区的小火车站就取消了,只留下中心区的大火车站。

而市政府则在市中心的地段建了一座小商品市场,占地百亩,主要经营的就是饰品、服装、生活用品之类的小物件。

当然这些东西现在是没有的,同样没有的还有那些负责维护市容的城市执法人员——城管队。

所以说现在真是做小买卖的黄金时期,等城管队出现了以后,不光小商贩们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注意这群穿制服的,不要被他们狗撵兔子似的慌不择路的四处乱窜。

前世姐姐林苗待产的时候,在市中心火车站对面的妇幼保健院,林俊大清早接到消息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坐公交车往那儿赶,等到了地方已经是八点多快九点了,饿的饥肠辘辘的。

路边有卖早饭的,刚想去买点吃的,结果9点之后不许卖早点,城管队的车早早的出现来赶人。

林俊刚往小摊那儿一站,小贩已经远远地看到城管执法队了,买卖也不做了,简单收拾一下东西,拉着小车就跑……

跑慢了的下场,肯定是要没收工具,曾经有个卖鸡蛋的老太太,年纪大了跑不过城管,被城管把鸡蛋掀了一地,再把三轮车驾到车后面,拉着走了。

对这位老太太来说,一车鸡蛋和三轮车恐怕是她唯一营生的工具了,没了这些东西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活。

当然,城管的人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又不是敬老院的,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养老,他们反而会觉得这老太太出来卖东西,纯粹是给他们找麻烦。

林俊却明白,这老太太如果能指望儿女孝顺,在家安详天年的话,断然不会跑出来受这些风吹日晒的苦。

林俊给自己父母指出的这营生,简单直接,容易操作,两天之后林建国两口子就已经上了手了,在房店周边各村镇的集市来回流动,第一天买卖就十分火爆,东西卖的很火。

晚上回家两口子粗略的算 重生之我本为恶燃文了一下账目,毛利差不多有一百来块,去掉在外吃饭的费用、油钱,净利润也有几十上百块。

不过一周七天,也不是天天有集市赶的,但就是这样,一个月下来赚一两千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林俊又提醒他们俩注意识别假钞,以及一些常见的真假币在交易中换手的手段,让他们多注意,之后就看他们两个自己经营的了。

帮父母出完了主意,身边又有了张晓雯这个帮手,小说也写得差不多了,林俊这几天突然感到有些轻闲。

闲的发慌的他,这几天也就靠着每天钻研做菜打发时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上辈子他小学毕业以后就开始自己做饭了,很多家常菜他都做的不错。

但是平民日子,每天吃的那些蔬菜也就那几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下来,总有一些时候不知道吃什么好。

等他长大了以后,每逢发工钱的时候,会跟同事朋友去改善生活,路边吃小摊,也曾观察过那些大排档怎么炒菜,有时候得了空闲就自己研究着做点,这大概是除了读书之外的又一个爱好吧。

所以现在林俊越闲下来,就往家附近的农贸市场跑的越勤,每天都要抱回一大堆菜,弄些各种各样的菜式,吃的家里几张嘴赞不绝口,日子一长一个个养的嘴都刁了。

不过每次做饭的时候林俊还是提心吊胆的,盖因为现在家里用的都是液化气炉灶,每家都备俩液化气罐,这东西可是危险品,每次看到那锈迹斑斑的气灶和气罐,林俊心里就打鼓。

上辈子用的到是一点担心都没有,那纯粹是年纪小,无知者无畏了。有道是人越老,胆越小,林俊这个时候总是在想:有个电磁炉那该多好。

电磁炉那就别想了,这东西走进千家万户,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但实际上电磁炉的构造并不复杂,只是没人去做而已。

电热锅倒是有,但是用起来太麻烦,毕竟这东西是锅灶一体的,但做一个菜或者只煮饭还看不出来,但是多做几个菜,频繁洗锅的时候就知道麻烦了。

而且假如做汤,多余的汤留在锅里,不全部盛出来的话,就连简单的热一下菜都做不到,实在是麻烦,所以虽然家里有一台电热锅,但是除了吃火锅的时候,一般很少用到。

专门生产电热锅的九星集团,离林俊家直线距离还不到一千米,有这个先决条件林俊倒是有想过是不是直接去找他们厂长,给提前弄个家庭用电磁炉出来?

想想还是算了,不如等日后发财了,干脆把九星买下来自个儿做,要知道电磁炉可是号称“烹饪之神”来着,这种东西进入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弄个专利得多赚多少钱?

说道专利,他又想起了vcd,中国人好不容易搞出这么个划时代的发明,偏偏就便宜了日本和韩国孙子了,想想都让人痛惜,唉~

等等……林俊脑袋中突然一激灵,现在似乎vcd还没面市吧?

不行,说啥都不能让这悲剧在发生了,得想个办法。

94年vcd虽然还没被搞出来,但是也快了,记得九七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小舅家那台放录像带的老爷货就被淘汰了。

奈何他一个人,人微言轻,现在还没资格过问这样的大事,别的不说,万燕在哪儿他都不知道,更不知道现在成立没成立,没办法,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努力赚钱!

这天晚上,家里安得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林苗抢着接的,这种新奇的玩意,哪家刚安得时候,家里人都得先新鲜一阵子,可惜后世见惯了智能手机的林俊不在此列。

来电话的是小舅妈,上会传销那事过去得有一个星期了,也没再听她提起,这次打电话,八成是有结果了。

果然,林苗拿着听筒跟小舅妈简单的问候了几句,就把林俊揪了过去,林俊结果电话,刚“喂?”了一声,那边小舅妈已经发话了:“小俊啊,舅妈这回真要谢谢你,不光免了上一回当,我听你的写了两份材料,现在工作已经调动到区委办公室了。”

经过这一会的接触,孟霞也觉得自己这个跟儿子一般年岁的外甥,是个妖孽,越发的拿他当个**来平等的对待了。

不然的话更不会特意打个电话来道谢,当然这个电话也不仅仅只是道谢那么简单。

至于孟霞的工作调动,也在林俊的意料之中,而且他敢肯定这工作的调动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还有动作,只是现在不适宜张扬罢了。

……

求收藏和推荐票

,!

第二十七章 多管闲事的后续发展

林俊猜得不错,这几天通过跟武红霞的接触,孟霞隐隐觉得,这位女区长有意将自己调过去当她的秘书。

不过凡事都有个过程,不能说干就干,这在官场中尤为注重,孟霞这次哪怕立下天大的功劳,领导要重用她,也不能立刻就把她调过去。

虽然只是一个小科员,没什么人盯着,但最起码也得等闲人的秘书安排好才行。

毕竟人家工作做的好好地,没犯啥大错,就是不用了,也得妥善的安排好,不然一声不吭就把人给踹了,是要寒了周围的人心的,将来还有谁敢跟她?做领导不能太刻薄。

孟霞这次打电话来,道谢也只是顺便,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来问计的。这事孟霞找到区长家一说,立刻就引起那位数得着的女强人的注意,第二天就带着孟霞去了一趟市政府。

孟霞实在想不到头一天才摸上区长家门,第二天传说中的市长就见着活的了。她觉得这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虽然不是人事调动,但是能见一见这种级别的大佬,跟人说两句话,留个好印象,这种机会都是求都求不来的。

当时的情况是武红霞觉得这是个机遇,于是就跑到自己领导那儿汇报去了,可是这事儿她毕竟没有孟霞清楚,所以就怕到时候领导问起了自己回答不上来,说不得还得把孟霞带上。

当时见了面之后,武区长把事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拖过孟霞就介绍:“这事区委办的小孟,这事就是她先发现的,并且感到蹊跷,偷偷调查之后,又搜集了很多资料才报到我这儿来的。”

范市长还是很沉得住气的,笑眯眯的赞了一句:“小孟不错,有警惕性,没有被表象迷惑。”

之后再细细的询问,孟霞除了一开始有些拘谨之外,之后的回答,可以用对答如流来形容,应对的得体让两个领导都很满意。

这会儿她还没进区委办呢,甚至之前武红霞都没跟她提起过,不过这事也不可能自己说破,只能默认了。

等回了区里,人事调动就已经下来了,孟霞这个时候就真正成了区委办的人了。

武红霞这么干,实在是因为她有些急躁了,等到了领导衙门口了,这才省起小孟的身份是个问题,一会介绍的时候,范市长表面上不会说什么,心里肯定会计较:“小武你这听风就是雨了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跟你一说,就颠颠的找到我门上来,也太沉不住气了。”

为了不至于让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武红霞当时就决定,对范市长就说小孟是身边的人,大不了回头立马调过来,这只是战略性的人才储备战略,不能算欺骗上级。

至于孟霞,看起来也不想没脑子的人,她肯定不会自己找不自在,老领导也不至于较真去查,就这么办。

等市长大人把这事闹明白了,眉头就皱了,武红霞和孟霞一看这架势,俩人也不敢插话,静静等领导思考。

这件事范文生坐在市长这个位子上是有顾虑的,以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当然能看出这事是件祸害,处理得当那就是政绩,将来升迁的时候,功劳薄上就能写上漂亮的一笔。

可是他拿不准这事的危害究竟能大到什么程度,能受到上层什么样的关注。

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他是不敢随便就给捅上去的,为啥?

怕得罪人呗!

很明显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全国各地都存在,要是范文生不考虑上头的重视程度,就贸贸然报上去,到时候上面觉得小题大做这是一方面,其他省市的人肯定也要嫉恨:大家都有的问题,别人都没发现,就你发现了,还给捅上去,这是显得你范文生能耐,还是显得我们这群人无能呢?

到时候自己期望的功劳没捞到,反而处处树敌,被人惦记上了。那些人肯定不会说好话,弄不好就得扣个危言耸听,动摇全国实施改革开放决心的大帽子!

现在虽然不是那几年,被扣了帽子就要被打倒,但是调你去党志办管档案,提前养老是没问题的。那个时候,他范文生就杯具了,被边缘化之后,这辈子基本上别想抬头了。

他考虑了一会儿,还是觉得稳妥一点的好,自个儿的势力范围内,偷偷摸摸把事给办了,等着全国各地的事真爆发出来,单单就他的平阳没事,这照样是功绩!

唯一的坏处,就是这招见效太慢!他面无表情的吩咐下去,让公安局的人配合,偷偷搜集证据,千万不要声张,过几天再来上报,就打发武红霞和孟霞两个人回来了。

回来的路上武红霞就一直在琢磨,快到地方的时候,她也想明白了:领导这是不太信任这份分析呢,把握不大啊。

也不是说把握不大,实在是这针 魅惑羔羊燃文对平民的经济问题,实在不值得他一市之长去赌一把。

这要是换成那儿要造反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的事,只要手里有一定的证据,就真能赌一把。压中了,这算举报有功,举报了注意了事没发生,也可以说自己人提高的警惕,将叛乱扼杀于萌芽,其风险和收益一比,谁都动心。

不过,市长还是得有些城府的,不能把话挑明了,得留给手下人揣摩的空间。但是武红霞就不用了,她只是平阳市一个既不算太难过,也不突出的房店区的区长而已。

在平民眼里算是大官,但扔到官场里连个泡都砸不出来,何况对刚从“人才后备梯队”里调过来的孟霞,也没必要搞这些虚的,搞了她也不一定能听的懂。不是武红霞瞧不起人,级别摆在那儿呢。

车一停稳,武红霞就匆匆忙忙的进了办公室,孟霞也只好紧紧跟着,关上门之后,武红霞对她说:“小孟,领导这是觉得咱们的把握还不够充分呢。”

武红霞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孟霞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这位是打算干吗?

武红霞虽然知道了范文生的打算,但是她也有她自己的考虑:你要稳妥,到时候等别人的地盘上闹的人仰马翻的时候,你范文生确实露脸了,可到那时候就没我武红霞的事了。

所以我得想办法把这事闹大,引起中央的注意,最好弄个红头文件之类的,说不得那时候,我这个最先发现的人,能受到中央的嘉奖,那才是大大的露了脸,以后就算踏上青云路了。

至于孟霞?

她只是一个科员而已,说白了就是个跑腿的,朝廷论功行赏你级别太低时拿不到台面上去的,顶多这些领导心里记着她的好,回头照顾一下。

实在不是人家武区长小气,而是你小孟级别太低了呀。

自从孟霞进了体制内,干的就是写办公室喝茶水,要么抄抄写写,搞点材料的工作。

要提拔,那就是当领导,领导领导,你得领这一群人才叫领导,没有管理经验,怎么提拔?

所以说这种官场菜鸟,要提拔他们就得先经历一个下放基层锻炼的过场才行啊。

不过这也得看情况,领导身边的人,水平是有了,就是缺实践,把你下方到地方,给个镇长乡长县长当当,为官一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后就能名正言顺的提拔你了。

可你要不是这种情况,就像孟霞这样的,显然不能受到这种待遇,真有一天给人扔到下头去了,那就不是下方锻炼了,而是发配,说明你得罪领导了。

武红霞要投桃报李,回报孟霞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她调到身边来,看她表现。要是机灵,情商高呢,就好好培养一样,要是不行,就打发个清闲的部门去供起来。

“小孟啊,你看是不是有什么遗漏啊?你可要好好想一想,最好细致的调查一下,在查查相关的资料,该补充的补充一下,力求把握要大,证据要充足,一定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

武红霞这么说,暗示的意图就很明显了,这会儿孟霞要是还听不懂,那就趁早冷藏。

孟霞一听,心里也回过味儿来了,她说:“我有个外甥,他看书很多,思维也很活,最初这件事还是他提醒的我。</br></br>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